重慶5年排查整治環境風險隱患4萬余個
【谷騰環保網訊】記者近日從“十四五”時期重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重慶聚焦環境安全風險防控,通過完善防控體系、深化協同聯動、強化應急能力建設,5年累計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風險隱患4萬余個,“十四五”時期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數較“十三五”顯著下降,為全市生態環境安全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環境安全是生態保護的底線,必須做到風險‘底數清楚、目標明確’。”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黨委書記、總隊長呂俊強向記者介紹,重慶市已構建起全方位環境風險防控體系,為環境安全筑牢“第一道防線”。目前,全市已編制應急預案9000余個,建成水環境安全風險防控設施兩萬余個、大氣環境安全風險防控設施2000余個,形成“預案指導、設施兜底”的風險防控格局。
記者了解到,重慶市長壽經開區的五級水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成為典型示范。一旦發生突發環境污染,裝置端先實施應急截流,工廠內開展集污處理,片區管網接續攔截,經開區筑牢整體防線,河流沿線設應急關卡兜底,從污染源頭到入河環節層層阻斷,確保污染物不流出園區。在此基礎上,重慶堅持“常態化排查+精準化整治”,5年累計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風險隱患4萬余個,從源頭減少環境風險,推動突發環境事件發生率穩步下降。
針對環境風險“跨區域、流動性”特點,重慶創新構建多跨協同合作機制,實現聯動“步伐一致、緊密協作”。在省際聯動層面,重慶牽頭建立渝川鄂湘黔5省市跨省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連續5年組織毗鄰地區開展環境隱患聯合排查,累計整治跨省域隱患557個,有效防范跨省份污染風險傳遞。
市內聯動同樣高效緊密。重慶與11個市級部門建立環境應急聯防聯控機制,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推動信息共享、資源互通、快速響應;同時常態化組織聯合排查行動、開展聯合應急演練,實現突發環境事件一體調度、一體應對,打破部門壁壘,形成環境安全防控合力。
“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必須讓隊伍本領過硬、能打勝仗。”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從指揮、物資、隊伍3方面發力,全面提升環境應急處置能力。在指揮調度方面,重慶建成市環境應急指揮中心,構建起“1個市級指揮中心+7個區域指揮分中心+42個區縣級指揮中心”的全市應急響應網絡,實現突發情況快速調度。
物資保障上,重慶打造“1+7+20+42+N”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包含1個市級物資庫、7個區域分中心物資庫、20個跨省流域市級代儲點、42個區縣級物資庫及N個企業儲備點,儲備各類應急物資裝備20余萬件,為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提供“硬核支撐”。
隊伍實戰能力提升同樣關鍵。市級、區縣(經開區)及環境風險企業每年常態化組織應急演練,并高質量開展跨省域跨流域聯合演練,以“實戰化”演練檢驗預案、強化技能,切實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的熟練度與專業性,確保在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