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大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
【谷騰環保網訊】2025年9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一份征求意見稿,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經國務院批準,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大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這份名為《2024、2025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見稿)》的文件,標志著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從單一發電行業歷史性地擴圍至四大重點排放行業。
這一政策突破并非孤立事件。生態環境部同期發布的《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5年8月底,全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已達6.96億噸,累計成交額高達478.26億元。更令人振奮的是,2024年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金額達到181.14億元,創下2021年市場啟動以來的年度新高。
1.2024、2025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見稿).pdf
政策核心:公平與效率并重
此次納入三大行業,政策設計思路清晰可見——"循序漸進、抓大放小"。方案強調分階段推進,以主要排放企業和排放工序為重點,合理確定配額分配范圍。與發電行業保持一致,2024、2025年度配額實行免費分配,基于單位產出碳排放分配配額。
政策導向更是旗幟鮮明:"激勵先進、鞭策落后"。單位產出碳排放越低,配額盈余率越高,直接引導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降低排放強度,推動能效提升、原料燃料替代等綠色低碳技術應用。這實質上是用市場化機制為企業設立了清晰的低碳轉型路標。
征求意見期截止于2025年10月13日,時間窗口緊湊,凸顯了政策落地的緊迫性。各利益相關方需抓緊時間研讀反饋,共同完善這一影響深遠的制度設計。
市場活力:規模與效率雙提升
全國碳市場在2024年已展現出蓬勃生機。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碳市場共運行242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日均成交量較上一履約周期猛漲43.55%,全年累計成交量1.89億噸。市場活躍度大幅提升的同時,交易價格更好地反映了供需關系,交易主體參與意愿明顯增強。
新納入的三大行業將帶來質的飛躍。1334家重點排放單位名錄已公布,碳排放數據月度信息化存證全面啟動,企業賬戶開立工作穩步推進。這一擴圍行動將顯著提升碳市場的覆蓋廣度和影響力。
清繳完成率創歷史新高,更是市場健康運行的有力證明。截至2024年底,2023年度配額清繳完成率高達99.98%,其中28個省級地區實現100%履約。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國碳市場擴圍的同時,地方試點碳市場仍在有效運行。以上海為例,其碳市場覆蓋28個行業400余家企業,碳配額總量約1億噸,創造了全國唯一連續12年100%履約的記錄。地方試點與全國市場并存互補,共同構建起多層次碳市場體系。
企業應對:從合規邁向價值創造
面對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大變革,相關企業亟需轉變思維——從被動合規走向主動管理。
企業應盡快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確保監測、報告與核查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基于單位產出碳排放分配配額的機制,要求企業必須精準掌握自身產出與排放數據。
低碳技術投資成為戰略必需。在"激勵先進"的政策導向下,單位產出碳排放越低,配額盈余帶來的潛在收益越高。企業需要加大對能效提升、原料燃料替代等綠色低碳技術的投入和評估,提前布局減排項目。
碳配額已從單純合規要素轉變為企業資產。建立專業碳資產管理部門或團隊,負責配額的交易決策、風險管理和價值挖掘,將碳資產管理納入企業核心經營管理活動,已成為領先企業的必然選擇。
企業更應把握征求意見窗口期,深入研究方案內容,通過正規渠道反饋建設性意見。積極參與政策制定,既是優化政策環境的努力,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
邁向成熟碳市場體系
三大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僅僅是階段性成果。從《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5)》描繪的藍圖看,中國碳市場未來發展路徑已然清晰。
持續擴圍是確定方向。報告指出,中國將分階段、有步驟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民航業已在積極準備,研究制定參與全國碳市場的工作方案。
市場機制將持續完善。未來全國碳市場將不斷豐富交易品種、交易主體、交易方式,營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努力實現碳排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碳定價機制將日益健全。隨著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和活躍度提升,碳價信號將更加清晰有效,引導資源向低碳領域流動,為全社會低碳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低碳行動將走向全民參與。以上海碳普惠為例,已累計吸引超20萬市民開戶,近500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參與,簽發10萬多噸減排量。個人層面的碳減排行動,正在成為碳市場體系的重要補充。
隨著征求意見稿的發布,三大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已箭在弦上。10月13日前的意見征詢期,是政策完善的關鍵階段,也是相關企業表達訴求的寶貴窗口。全國碳市場的這次關鍵性擴圍,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加速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進程。
碳市場作為碳排放資源配置的關鍵機制,正日益展現出在中國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核心樞紐作用。當鋼鐵的熔爐、水泥的窯爐、鋁電解的電流都被賦予碳成本,中國工業的綠色革命才真正進入深水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