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無人機、智能手表、服務器等拆解處理將納入規范化管理
【谷騰環保網訊】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這是該標準自2010年發布以來的首次修訂,旨在應對當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行業面臨的新挑戰,與現行《技術規范》相比,更強調貯存、拆解、利用及處置過程,范圍涵蓋廢電器從入廠到出廠的全鏈條環節。
《征求意見稿》的適用對象為開展廢電器處理活動企業,適用廢電器在貯存、拆解、利用及處置等過程中的污染控制技術要求,可用于其廢電器處理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投產后的運營管理、排污許可證管理等環境管理活動。
編制說明中指出,隨著人工智能相關、智能穿戴設備等新型廢電器加速迭代,廢電器類別呈現多元化、新型化發展趨勢,現行《技術規范》存在顯著盲區,導致新型廢電器處理過程的環境管理處于無據可依狀態。
本次修訂擴大了管理范圍,在傳統電器電子產品的基礎上,新增服務終端類、智能消費設備類、醫療服務設備類及小型辦公設備類,將無人機、智能手表、服務器等新興產品納入規范管理,填補了管理空白。
修訂后的《征求意見稿》系統規定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從入場貯存、拆解到產物利用處置的全過程污染控制要求。特別細化了貯存環節的分區、防雨、防泄漏措施;在拆解環節,針對不同品類提出了精準的污染控制技術要求;同時,強化了拆解產物利用處置管理,明確了各類拆解產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路徑。
記者注意到,本次《征求意見稿》首次使用“產物利用處置”提法。對此,編制說明中談到,從現行標準聚焦“處理技術”,到本次修訂聚焦“產物管理”的轉變,更貼合企業實際操作。“現行標準按照技術分類,企業難以對應復雜產物處理;《征求意見稿》按產物類別,如電路板、陰極射線管、液晶屏等,提供針對性利用處置路徑,提升環境風險防控效率。”同時,這一轉變能夠引導稀缺資源回收利用,銦是液晶屏生產關鍵原料,全球儲量有限,現行標準未提及液晶屏中銦回收,新增回收鼓勵條款,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此外,有助于強化危險廢物管控,廢礦物油、含汞熒光燈管等拆解產物若處置不當,將嚴重污染環境,現行標準處理要求籠統,《征求意見稿》明確危險廢物類別,細化容器、收集、運輸、貯存要求,對接危險廢物處置資質單位,實現危險廢物閉環管理。
在廢棄電器處理企業的環境管理方面,《征求意見稿》強調要企業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制定監測方案并對廠區及周邊環境開展自行監測,并要求企業建立覆蓋從入廠到出廠全過程的視頻監控系統,以及詳細的管理臺賬,記錄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增強了處理活動的可追溯性。
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5年11月11日。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均可提出意見和建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