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日前,生態環境部全面啟動“千里眼計劃”,在重點區域開展熱點網格監管工作,著力提升環境執法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提高重點區域的環境監管效能。
為提高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
人們常用“逆襲”來形容原本排名處于下風,通過努力實現優秀或者完成原本很難完成任務的現象。近日,河北省邯鄲市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成績亮眼,可謂逆襲成功、逆風翻盤。…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四川省狠抓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深入實施“減排、壓煤、抑塵、治車、控秸”五大工程。2017年,四川省SO2年均濃度為13.9微克/立方米,在大力實施工業企…
繼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5600人次的強化督查之后,一場范圍更廣、人數更多、要求更高、持續時間更長的強化督查即將開始。
為消除環境監管盲區、提升監管效能,濟寧市精心打造“屬地管理、部門到位,邊界明晰、責任具體,規模適當、便于管理”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構建起“線上千里眼監控,線下…
4月10日上午,四川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召開2018年4月份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視頻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總結一季度大氣污…
據四川省成都市環保局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成都市優良天數達到235天,優良天比例為64.4%,且主要污染物濃度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SO2、NO2、PM10和PM2.5年均濃度…
2017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全力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是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實現對轄區環境質量的精準把控,山東省汶上縣創新環境監管方式,在全縣主要城區和重點鄉鎮布設了22處空氣質量小型化監測微站,利用空氣微站、網格化監管平臺和環境空氣質…
進入10月以來,“秋冬季大氣治理攻堅”成為一大熱詞,北京市各區紛紛進入戰斗模式。環保部門聚焦“散亂污”企業聚集區、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行業等重點區域和領域,結…
浙江省桐廬縣是我國較早開始探索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地區,是浙江乃至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探路者和先行者。桐廬縣現有183個行政村建成資源化處理設施145個,實現行政…
核心提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在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上,如何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美麗浙江?富春江畔,桐廬因地制宜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通過市場化運作機制…
為精準把脈空氣質量狀況,有的放矢地實施科學監管,“多、快、好、省”地完成空氣質量監測的目標,各地都在積極落實各級政府和企業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有效傳導治霾工作壓力…
環境保護部9月1日上午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
中國環境報記者杜宣逸8月31日北京報道環境保護部今日在京召開座談會,貫徹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攻堅方案》…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