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碳市場)正式啟動。這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
在過去的發展進程中,我國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都沒有將高效節能放在首位,這些領域仍有巨大的節能潛力。“十四五”期間,應該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問題。
1月2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總第7期)》顯示,2017年青海瓦里關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07.0±0.2ppm、1912±2ppb、3…
近期,關于將霾寫入《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引起了廣泛關注,對于霾是否應該被列入氣象災害眾說紛紜。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祥德認為,霾雖是氣象現象,但其造成的危害…
16日15時,一早還湛藍的北京天空,漸漸有了一層灰色,路人行色匆匆。從當晚20時開始,北京市開啟了今年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霧霾紅色預警,屆時車輛開始單雙號限行,中小學幼…
今年入夏以來,中國多地發生暴雨引發洪澇災害,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內澇已經不足為奇,各大城市輪番上演“城市看海”的景象。強降雨天氣增多的氣候原因主要是全球變暖,導致…
中國氣象局12日發布的《2014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4年青海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中的3種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8.7pp…
近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氣候變化的事實—影響—適應—減緩為主脈絡,深入、詳盡地論述了在氣候變暖情況下,全球環…
近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氣候變化的事實—影響—適應—減緩為主脈絡,深入、詳盡地論述了在氣候變暖情況下,全球環…
一些研究者根據自己所長與研究體會提出相應的研究視角。行龍主張從社會史的視野,利用跨學科的方法和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進行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史研究。
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問題。盡管人們對它在科學上的認識尚不充分,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它已成為世界各國不得不關注和應對的嚴重問題。
目前對生態環境需水量的研究越來越多,對生態環境需水量的定義和計算方法也各不相同。對各種定義加以區分,著重對不同類型生態環境需水量的計算方法進行概括總結,分別介紹…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WMO/GAW)開展全球溫室氣體監測的要求,建立了氣相色譜(GC)法甲烷和二氧化碳(CH4/CO2)連續觀測系統.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